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女性基金經理業績超男性 高強度加劇行業人才流失

      添加時間:2017-11-27 13:42:39
      瀏覽次數: 0

           巾幗不讓須眉,這個曾一度在古代戰場上演的好戲,如今卻正在國內基金行業拉開了序幕。盡管目前國內基金經理中,八成以上仍為男性,大多數明星經理人也基本為男性,不過,有意思的是,從投資回報來看,女性經理的成績卻在“雄性世界”大放異彩。數據顯示,當前919名基金經理中,女性達170人,占比18.5%。而從投資回報上看,女性基金經理卻小幅跑贏男性。

      女性基金經理占比近兩成

           都說投資是男人的事,但在這個女人可頂半邊天、巾幗不讓須眉的年代,女基金經理在基金行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近日《金融投資報》的一篇關于女性基金經理業績跑贏男性經理的報道,讓國內基金經理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數據顯示,當前在職的基金經理共有919人,其中男性基金經理共有749人,占比82%,可謂是掌握著行業內的絕對話語權,然而女性基金經理卻正在悄然崛起。

           根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在919在職的基金經理中,女性基金經理為170人,占總人數的比例為18.5%。再來看看男女性基金經理的投資收益。根據公開數據,目前所有在職基金經理的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的算術平均值為3.15%,其中男性基金經理的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的算術平均值為3.14%,而女性基金經理的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的算術平均值則高于男性,為3.16%。

           與此同時,近幾年,中國女性基金經理的人數也正在小幅上升。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2在任的女基金經理為109名,占700名基金經理總數的15.57%。去年,在職基金經理共有843人,其中女性基金經理150人,占比17.79%。無論是絕對數值還是占比,近兩年來這兩項數據均有不小的增幅。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經理有很高的入圍門檻,學歷、經歷、能力一樣不能少,能通過層層選撥,最后成為基金經理的女性一般學歷都比較高,能力也自然不在話下。

           具體來看,目前這170位女性基金經理分布在6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其中銀華基金(博客,微博)的9名女性基金經理,人數最多,占全公司基金經理近四成。不過,這9位基金經理多為新人,任職年限多不超過2年,僅有1位基金經理管理年限較長,達到5年。其次為嘉實基金(博客,微博),旗下女性基金經理共有8名,其中包括了基金經理年限最長,并在行業內極為有名的女性基金經理王茜。

           值得一提的是,嘉實旗下基金經理王茜任職年限為10年,是目前任基金經理年限最長的,同時也是唯一一位管理基金超過10年的女基金經理。

           資料顯示,畢業于武漢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王茜,自2003年開始掌管長盛全債指數強債基金,至2008年離職時其任職回報率達103%以上,2008年加盟嘉實基金,現管理嘉實多利分級和嘉實多元收益兩只債基。

           此前,對于如何看待女性從事投資管理工作的話題,王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投資風格。作為一位從事固定收益投資的女性基金經理,女性相較于男性的風險收益平衡能力,在債券投資上更具優勢。“從我自身來說,我不是特別看重相對排名,更希望能給投資人持續穩定的回報,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中,如果要做權衡的話,我更傾向于絕對回報優于相對排名。”

           資料顯示,僅次于王茜,華夏基金旗下的羅澤萍、景順長城基金旗下的毛從容等基金管理年限也都在8年以上。與此同時,也有多達44位的女性基金經理基金管理年限在1年以下,其中最“新”的基金經理在今年2月底才上任。

      “不僅活累,精神壓力更大”

         “相對于男性基金經理,女性基金經理在固定收益類基金中所占的比例較高,達到了40%以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可能與女性先天的細心、求穩的性格有關,但股票基金承受的壓力更大,未必適合大部分女性,“女性基金經理的家庭觀念普遍較強,相當一部分女性在工作幾年后就會選擇離開”。

           通過查閱資料,記者發現,伴隨著不斷的新鮮血液加入到女性基金經理隊伍中,同時也有很多人正在急流勇退。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基金經理人開玩笑地告訴記者,“這個行業里,哪還有性別意識,一般都是女人當男人用,男人都當騾子用。”而且,從事基金投資,除了需要讀研報、做統計分析等外,還要經常外出調研,不僅活累,精神壓力更大,女孩子畢竟吃不了這些苦。所以這也是女基金經理快速流失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基金管理行業特性已決定了其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與此同時,當前行業內以排名定輸贏的競爭模式也加劇了人才的流失。“不僅僅是女性基金經理人,很多男經理人同樣也難以承受壓力。”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40歲前拿命換錢,40歲之后拿錢換命,這是薪酬高但是工作強度和競爭壓力極大的基金業內人士經常彼此開的玩笑話,但當玩笑開始變成殘酷現實時,卻也讓這些金領們陷入了群體性的哀傷和彷徨。

           上述人士表示,在海外的基金市場,基金經理最重要的事情是戰勝基金的比較基準,而不是可以爭取排名,股票基金基本上是滿倉操作,基金經理們沒有選時的壓力。而投資者也沒有像內地一樣,天天盯著凈值和排名來判斷投資決策。

         “注重短期排名和市場還不成熟有關系,投資者還不成熟、不理性。”一位基金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的基金業只注重規模和業績,對個人強調金錢激勵,使得基金經理處于“身心分離”的狀態。“在這種心境下,就會有很大的壓力,想擺脫卻無法擺脫。”

          如果基金業的現狀,注定了高壓工作將是常態,那么基金經理們又該如何“自救”呢?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積極樂觀的公司文化和自我放松就是很好的“減壓藥”,此外,他還建議投資者應對基金經理更多包容,在關注排名時多一些理解,讓基金經理有更寬松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