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企為何熱衷境外上市

      添加時間:2017-11-28 16:44:25
      瀏覽次數: 0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京東商城、新浪微博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紛紛計劃赴美上市,預計今年在美登陸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數量或達30家,創下近3年以來的新高。專家認為,在當前A股市場連續多年低迷,IPO門檻高、排隊多,美國股市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在內地上市已不再是企業的唯一選擇,境外資本市場已不再遙不可及,未來將會有更多“等不起”的中國企業“出海”。
        境外上市再現新熱潮
        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啟動赴美上市申請,使得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新一輪熱潮引發廣泛關注。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共有43家中國企業赴美國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金額高達39.9億美元;2011年前5個月赴美上市熱度依舊不減,在5月4日至12日的僅僅幾天之內就有人人網等4家互聯網企業集中登陸美國資本市場,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海外上市熱潮。截至2013年底,已有超過300家來自中國的公司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同時,香港證交所也是大部分中國企業“出海”的熱選。數據顯示,僅2013年,香港市場就分得了國內企業海外上市總數的84.8%、融資總額95.6%的市場份額。事實上,在海外上市地點的選擇上也呈多樣化態勢發展,2013年海外上市的66家企業,就分布于香港主板、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和倫敦5個市場。
        制度缺陷致民營外流
        中國企業為何要舍近求遠,對海外上市如此熱衷呢?
        “其實,這只是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無奈的選擇。”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本報記者表示,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內A股市場IPO標準過高,尤其注重公司過去的盈利能力和凈資產規模,這一“工業版本”的IPO標準將許多創新型中小企業及互聯網公司拒之門外;二是國內A股市場IPO實行行政審批制,其實質是由監管部門代替投資者對發行人的盈利能力、成長性及投資價值進行排隊、打分、投票,它直接導致IPO程序繁瑣、排隊時間冗長,進而形成“優中選優”、“好中選好”的饑餓營銷效應。在這種體制下,一方面使得原本不低的IPO標準“水漲船高”,另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IPO門檻及時間成本,導致IPO風險暴增。企業一旦“過會”失敗,前期投入全部白費,甚至會致使該企業元氣大傷;而一旦成功“過會”,發行人和承銷商便會報復性地推高新股發行定價,以致IPO身價暴漲。這正是新股“三高”的絕癥病因及制度缺陷所在,也是民營企業“傷不起”的真正原因。
        此外,“等不起”也是企業望A股而卻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A股主板和中小板在審企業450余家,創業板在審企業230余家,企業排隊積壓現象較為嚴重。因此,證監會日前也表態鼓勵和支持企業除在A股市場上市外,選擇在新三板掛牌、到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融資發展。
        做足功課避免跟風
        然而,境外市場也并非遍地都是黃金,“水土不服”造成的各種風險不容忽視。2011年美國資本市場刮起的“中概股欺詐”旋風,已經讓國內企業感受到了一陣陣刺骨的寒風,受財務造假丑聞和做空機構惡意打壓影響,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曾一度遇冷,不少中國公司被迫退市的例子也并不鮮見。
        “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尤其是到美國股市上市,它們更多地是看到了美國注冊制的高效與低成本,但它們卻忽視了美國證券市場監管的嚴厲與高效。”董登新表示,從表面上看,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的IPO成本較低,但接受監管的成本卻是十分昂貴的。除了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在中美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外,更重要的是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大部分企業很難適應,這也正是美國監管層及投資者普遍喜歡對中國企業“找麻煩”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資企業赴美上市,切不可盲目跟風。”董登新表示,首先一定要審慎權衡利弊得失,尤其是要契合公司發展戰略需要;其次要學會入鄉隨俗,必須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誠信地接受美國監管部門的監管;此外,要懂得尊重投資者和股東,學會股價管理和危機公關,維護公司的市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