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中國樓市不按常理出牌 周期怪圈有賴精神突圍

      添加時間:2017-11-28 16:45:54
      瀏覽次數: 0
      相同的事,隔一段時間就重復出現,這叫周期現象。您一定知道時間周期、生長周期、經濟周期,那周期怪圈又怎么解釋呢?你看,每到假日,就會出現游園亂象,踐踏草坪、亂扔廢棄物,這算不算周期怪圈呢?豬肉價格也有周期怪圈,今年高了,過兩年肯定便宜,怪不怪?時下養殖戶正進入深度虧損階段;據說中國新建建筑也進入周期怪圈,叫做“質量報復周期”。這些個怪圈,都讓人大費思量。

        假日游園亂象:踐踏草坪 亂扔廢棄物

        先從假日游園亂象說起吧。這兩天,正好陪朋友們去了一趟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有點發言權,親眼所見,踐踏草坪、亂扔廢棄物、隨意攀折柳枝花朵的現象不在少數。尤其是,青青草地上隨時可見的塑料袋,很是扎眼。

        北京衛視在報道時也大為感慨:“每次長假,這些現象好像變成常態了,不要讓這樣的假日亂象見怪不怪。”

        的確,不能見怪不怪。但如何避免假日游園周期怪圈反復呢?媒體建議加大處罰,但處罰真的有用么?《法制晚報》的報道給我們上了一課。

        北京開罰行人闖紅燈1年 七成受訪者稱變化不大

        算起來,今天是北京開罰行人闖紅燈1年。一年過去,《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七成人表示過馬路的習慣變化不大,有的想起來就守規則,忘了就不守;有的則完全和以前一樣。對于處罰能否執行下去,六成人表示“不看好”。

        這是積習難改。相對于處罰,我更相信個人覺悟的提高,規則意識的建立。不過,這也顯露了另外一個執法怪圈,叫做“一陣風式的執法”。問題積累太多,就突擊整治,整治過后,就隨它去吧。于是,濤聲依舊了。

        生豬價跌至15年最低 養殖戶進入深度虧損階段

        再說說豬肉價格的周期怪圈,“價高傷民、價賤傷農”,實在和眾人利益息息相關。《人民日報》說了,物價漲勢趨于平緩,今年無需擔心通貨緊縮,以往影響物價波幅的“豬通脹”難以再現。

        現在的事實是,養豬行業正遭遇寒流。中國之聲報道,生豬價格跌跌不休的局面在全國范圍上演。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已經跌到15年來的最低水平。養殖戶每養一頭豬平均虧損300元,進入深度虧損階段。

        “豬周期”真是 一個奇怪的經濟現象,生豬的價格每隔幾年就會波動一次,過山車似的。老百姓養殖生豬“忽冷忽熱”,今年肉價高了,隔兩年肯定低,已經成了規律。我國一個豬周期大概是三四年,現在這個周期據說正在變短,有專家認為一兩年就來這么一次。

        要想避免“豬周期”頻繁出現,有專家建議,應科學引導;另有專家卻說,正是因為指導,才導致了豬周期,說是對于市場的反映,政府往往是傳導最慢的一環。我以前說過,某養殖大戶的成功經驗是:“如果你讓我們養豬,我就養雞”,逆向思維反能成功。這樣的事并不正常。

        央視評論員劉戈認為:“對于所有的養豬產業上面的調整,我覺得政策應該全面退出了,讓市場的力量在結構轉型當中,發揮它的作用。”

        保定樓市冰火兩重天被指“政府的手放錯了地方”

        這樣的觀點也適用于樓市。按說,樓市存在一個庫茲涅茨樓市周期。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茲認為,15—25年不等樓市就會經歷一個復蘇、繁榮、危機、蕭條期。問題是,在我們身邊的諸多樓市現象,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80㎡以下小戶型住宅商品房”要停止建設,三亞城鄉規劃委員會這一規定,在三亞房地產市場以及互聯網上掀起一番巨浪。業內認為,此舉有政府動用行政手段“越權”插手市場經濟的嫌疑。

        保定樓市也一樣,我們《天下財經》批評:恐怕正是當地政府的手放錯了地方,才導致保定樓市上一段時間的瘋狂買賣和清明期間的意外冷清。

        浙江奉化政府拒絕為居民塌樓遺留財物提供補償

        目前在浙江奉化上演的“周期怪圈”顯得更驚心動魄。浙江奉化最近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突然粉碎性倒塌,共造成1死6傷。人們一盤點,近年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建設的樓房可是頻頻出事。

        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大批樓房密集建成。如今,許多樓房的建設年齡已經陸續達到20年、30年。有人擔憂,這些良莠不齊的建筑正進入“質量報復周期”,實在讓人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數據顯示,我國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新建筑只能持續25-30年,而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

        《北京青年報》質問:奉化塌樓事件的損失誰來“埋單”? 原來,浙江奉化塌樓事件發生后,陸續有消息爆出,坍塌居民樓的開發商和施工方都已經很難找到。

        光明網指出:“質量報復周期”是一個很準確的說法,但這個報復不能報復到平民頭上。文章建議,“強制驗樓計劃”必須立馬實施,八九十年代的快餐式樓房必須進行檢驗,否則,這種快餐樓會成為今天的災難樓,時不待人啊。

        姚錫舟:虧本14萬兩銀子建造“良心工程”

        此時,我想起一個人來,姚錫舟,當年建造中山陵園的人。由于中山陵建在海拔158米的高坡上,不僅建筑材料運輸困難,僅運水上山,每天就要動用200多個民工。就在當時一無道路、二無機械運輸設備的條件下,他生生在紫金山上建造出那樣巨大的一座陵墓。一般商人承包工程,只恨賺得少,他卻怕賺得多,最后一期工程結束,自己倒虧本14萬兩銀子。對此,姚錫舟說:“國父墳再蝕本也要做,質量上絕對保證。”

        老馬感慨:決定建筑質量的要素固然需要技術和資金,但是,良心和責任心,同樣不可或缺,是更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