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海外征途,“巧”達彼岸

      添加時間:2017-11-29 10:08:19
      瀏覽次數: 0

        廣泛而多樣化的業務模式如B2B、B2C、C2C、O2O,借助互聯網,就可以避免當年“絲綢之路”的艱辛,輕而易舉地把全球貿易完成于彈指一揮間。競爭亦由此進入“秒殺”階段,速度、服務、品質、技術等成為新的隱形武器,誰率先優化到更高級別,誰就先行一步把勝券握在掌心。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商業環境下,商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開始高速運轉并有機互動起來,中國制造商亦不約而同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他們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的需求日益明顯,構筑“銷售-生產-研發”的完整海外經營體系,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手段。
        境外電商+ 小型倉庫
        “我在美國、英國、德國都設有分支機構,接下來即將拓展俄羅斯和非洲業務,那將是完全不同的投資方式。”東莞市和旺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朝暉開門見山地說。
        馮朝暉的公司成立于2003 年,“就做些五金配件等最‘低端’的產品”,2008 年正值金融危機之際,他卻逆勢加大投資力度,接連設立海外服務機構。“當時一個金融危機把我國內150 萬元的營業額打得只剩下5 萬,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馮朝暉回憶道,“我那時徹底驚醒,珠三角已經嚴重產能過剩,我不能陷在這個泥潭里,一定要放棄國內,開拓海外市場。”
        危機迫在眉睫,他果斷斬斷國內業務,將目光投向海外。他心里有底,始終堅信五金是支撐世界運轉的配件,就像糧食。“五金,航母也離不開它。但高速發展的世界經濟,恰恰缺乏‘低端’的五金制造商。”盡管馮朝暉一再聲稱他做的是“低端”產品,但自豪之情仍然溢于言表,“金融誤國,只有制造業才能挽救經濟。”他分析說,“當全球回歸制造業的時候,最能配合這種趨勢的必然是中國。果然,我的海外服務機構剛剛成立,就帶來了更多的詢盤量。這一步又賭對了。”
        他采取“境外電商配合小型倉庫”的模式,“歐洲7 天、美國4 天就可以收到我的包裹,如果從中國發出,至少需要15 天。”事實證明,設置海外機構,可以消除時差的不利影響,快速完成訂單,提升效率。由于溝通及時充分,馮朝暉一舉把產品不良率從3% 降至1%。
        設置海外機構并沒有想象得那么艱難。馮朝暉講了一個故事:我打算在德國設立機構時,一直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員工移民等問題非常棘手。有一次在德國參展,偶然認識一些中國留學生,我靈機一動,他們需要就業的機會,而他們的身份也正可以為我提供便利。我就組織他們談話,有意向的先回國,在公司實習三個月,感受企業文化,然后派往德國辦事處。一切簡單易行,水到渠成。
        除了善用海外華人,馮朝暉還特別注重本土職員的任用。“有時候,一個本土英國人就可以解決整個英國的業務問題,甚至可以覆蓋整個歐洲。”他聊起了英國機構的一個有趣故事:有一個英國客戶,一直跟他殺價,“殺”得他“煩死了”,后來他轉念一想,這位客戶是在為他的老板節約成本,是個盡職盡責的人。馮朝暉馬上變討厭為喜歡,并想方設法把那個英國人拉入自己的團隊,成為英國辦事處的一員。“本土職員在溝通和建立信任方面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特別強調這一點。
        關于海外心得,馮朝暉總結三點:一、舍得投資;二、敢于走出去;三、實地考察。但他指出,走出去,需要大膽,甚至需要一點“賭”性,但更需要的是理智:“任何投資之前錢都是錢,要充分分析投資能否帶來效益。”
        目前,海外業務已經占馮朝暉公司總業務的95%。他的苦惱是,不缺訂單,而缺少把訂單做好的生產商。他正進一步把公司轉型升級為服務型制造企業,一手在國內組織強大的工程團隊和品控團隊,整合產能過剩的五金制造商;一手努力開拓海外市場,承接更多的訂單。他的口號是:持訂單、攜現金、號令供應商。三個短句足以概括他的戰略方針。
        未來,他將整合利用中國成熟強大的制造能力、研發能力和技術支持,在海外注冊商標,雇傭當地工人,生產當地本土品牌的產品。“這種拓展海外業務的模式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趨勢。2014 年,我至少要把B2C業務做到1.5 億元。”他說,“讓中國制造貨通全球。”
        研發機構+ 銷售及售后服務
        對于技術導向型公司,在國外設立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機構,搭配銷售和售后服務,則更有利于發揮核心技術優勢,強勢拓展海外市場。
        深圳市漢普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馳江在創業之始就有設立海外機構的想法,但一直沒有貿然行動,直到時機成熟,厚積薄發,今年將在美國設立第一個分支機構。“之所以遲遲不動,是因為我希望能夠真正駕馭分公司,給總部帶來實際意義,而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我在美國有分公司。”他說,“研發能力一直是技術型公司的命脈,無論走到哪里,研發都要放在第一位。”
        他認為設立海外機構首先需要把內功修煉好,然后再無縫嫁接。為此,他專門引進一位不會說漢語的外國人才,讓員工在工作中熟悉并接納多元文化和思維模式。同時,他采用國際先進的現代化管理和流程體系,并根據公司情況進一步改進優化,以此培養公司的國際化視野以及服務全球的意識。
        這位從華為辭職創業的技術達人,仍然對前東家充滿敬佩之情:“華為是最值得學習的榜樣。”據王馳江介紹,華為很早就引進IBM為其提供咨詢服務,指導華為學習西方管理技術,并將IBM的技術整合到華為產品中,幫助華為從一家本地企業成長為全球性企業。“華為已經用美國模式在國內改造了自己一把,海外分支機構的嫁接當然就很容易,就像復制粘貼,這樣的方式讓成功變得更有保障。”
        其次,充分的調研必不可少,把派駐員工培訓到位。有著多年海外工作經驗的王馳江認為,足夠了解當地的法律、政治、文化甚至習俗非常重要,企業家走出去,不能僅僅考慮如何賺錢,還應考慮如何達成共贏局面,讓投資為當地帶來實際貢獻,比如創造社區價值等,否則將很容易引起當地居民的反對。“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是企業家永恒的社會責任。”王馳江說。
        為了走在趨勢之前,王馳江正致力于把制造業服務化,他心中的理想就是把漢普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有核心技術的電子產品服務公司,“像蘋果那樣,為全球客戶提供創造性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