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日本擬建“不老社會”應對老齡化

      添加時間:2018-08-31 10:51:10
      瀏覽次數: 0
      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老人不愿意幫子女帶孩子,而喜歡出來工作留學日本的紹興學生說,她打工的部門15個人,幾乎都超60歲。

      在國內,老年人再就業看起來是件少數人才去做的事情,而在早已“少子老齡化”的日本,“銀發上班族”比比皆是。

      日本的老年人都會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他們出來工作的目的又是什么?

      錢江晚報記者聯系了幾位在日本讀書、工作的華人,看看他們眼中再就業的日本老人是什么樣子的。

      我的同事都是老年人

      徐清(化名)在日本工作多年,日本隨處可見的工作的老人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徐清曾到訪一個特殊的蔬菜園,種菜、管理、運輸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原先在一家大型農企研究室內蔬菜種植,后來出來創業,在卡車集裝箱里種植蔬菜,然后運貨,他們蔬菜的溫度、水分管理得都很到位,因而產品也有很高的人氣。”

      25歲的傅婉蓉是紹興人,目前在日本金澤大學讀研二,學的專業是社會福利方面的,因為畢業論文就是關于老年人就業的,所以對這方面尤其關注。

      “在日本,退休后還工作的老人非常多,機場、超市服務員、停車場警衛等,這些服務業最常見。”

      傅婉蓉平時會在一家超市的水果蔬菜部門打工,這個部門15人,基本都是超過60歲的老人,而且幾乎都是女性。

      “她們都是非正式工,每個月工作時間160個小時左右,每天平均5個小時。做的活也不復雜,整理補充貨物,打折等,時薪800多日元,大概一個月收入近15萬日元左右。”
      根據傅婉蓉的觀察,這些工作的老人有的是經濟原因,有的則是為了打發時間,打工就像是交際,可以遇到很多人。

      “像我們小組的,有一個老人,丈夫是公務員,經濟上沒有問題,出來做事只是為了消磨時間。另外一位,則是沒有養老保險,不得不出來繼續工作。”

      讓徐清深有感觸的是,日本老人們飽滿的生活熱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在中國,老人退休后幫子女撫養孩子、隔代教育很普遍,而在日本,沒有多少老人這么做,退休后,他們比較享受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傅婉蓉也有同樣的感受,“日本老人和子女的聯系不大,基本是靠打工和政府補貼過日子。”

      正因為此,傅婉蓉認為,老人是否再就業其實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從兩人或兩人以上的老人家庭(年齡65歲以上)的一個月收入來看,再就業的老人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大致為35萬日元,不工作的老人家庭的月收入只有一半。從一個月的平均消費支出來看,有工作的老人家庭為30萬日元,沒工作的老人家庭為25萬日元。也就是說,有工作的老人家庭每個月可以剩下5萬日元,沒工作的老人要從存款中貼補支出。

      70歲的老人再創業,辦了一家公司

      錢報智庫專家、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說,日本目前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為62歲,今后會推延到65歲,而且有可能再度推延,還有說法認為,將來可能80歲甚至90歲才能退休,之前都需要工作。

      “目前日本用在醫療方面的費用很高,占國家稅收的很大一塊,而且這個費用只升不降。人們退休后,往往需要繼續在國內工作,因而很多老人開始創業。”陳言說。

      他還觀察到,由于日本人平均壽命長,一個普通人從退休后到拿退休金,可能有5年的空白時間,到生命最后,又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在日本,很多老人在75歲之前,身體都不錯,創辦企業也沒有問題,所以有一定企業經營經驗的老人,他們從大企業退休后,不少會去創建自己的企業,而且這個趨勢這幾年越發明顯。”

      上個月,陳言在東京見了他交往30多年的一個老朋友宮內先生。

      宮內先生已年過七旬,退休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宮內先生原本在三菱商事工作,精通國際貿易,因而和自己的老領導一起,召集一幫新部下,創立了貿易咨詢公司。雖然公司里普遍都是60歲以上的人,但是由于他們在國外有很好的人脈,精通商業貿易,因而能夠擔當咨詢,去國外調查,給服務對象出謀劃策,公司目前經營得很好。

      不少老人出來工作為了換生活券

      宮內先生告訴陳言,他身邊還有一些老人,雖然不像自己一樣創業建企業,但在商事公司工作的人,英語、外貿談判能力、國際賬務的處理及監管能力很強,因而選擇去高校講課,“他們去大學,可能一個學期就教一次課,但這一次課,他們肯用半年的時間去準備,幾乎是使出渾身解數,比大學老師談得還具體生動,很多人的這一節課,成為了學校中特別引人注目的一部分,學生也愛聽。”

      陳言說,很多日本老年人創業,幾乎沒有急功近利、獲取巨大盈利的目的,很多人都是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和義工比,老人會收一些費用,但往往也是各種券,比如商業街的換物券,拿這些券可以換肥皂、毛巾等小物件,老人們的工資也就是這些換物券,談不上多高。

      另外,從社會環境來看,大多數日本人有自己的住處,申請辦企業非常容易,同時,日本人的家庭概念和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

      “基本不存在父母干涉子女工作的現象,也不存在子女對父母的工作選擇、人生選擇(結婚離婚)的過多干涉,退休后創業,更是大家都歡迎的事,”因而對于老年人創業,日本社會給予老人的心理及行動的支持都會比較多,這就能讓老年人行動起來,成為為社會做貢獻的力量。

      日本老人退休后再就業持續增多

      日本政府7月13日發布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日本2017年非正式員工數量達2311萬人,創歷史新高。

      日本媒體認為,這項數據反映日本老年人退休后繼續工作的人數量增多。

      與2012年相比,日本總勞動力增加了179萬,其中90萬人為非正式員工。

      按日本媒體的說法,日本勞動力增加,一個主要原因是女性和老齡群體就業率升高。不過,這兩個群體大部分人員只能得到穩定性和待遇相對較差的工作。

      今年3月,日本總務省最新公布的人口統計結果顯示,日本75歲以上高齡老人數量達1770萬,首次超過65歲至74歲老人人數(1764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一半以上。日本人口急速老齡化。

      今年,日本一項老年人相關政策修訂草案提出建設“不老社會”,鼓勵老年人繼續就業,公共養老金可待70歲以后再領取。

      共同社此前報道,這項草案說,統一把年滿65歲人口視為老年人缺乏可信度,政府將重新審視根據年齡統一劃分的制度,“建立一個各年齡層都能根據意愿發揮活力的不老社會”。

      草案還提出,允許日本人選擇從70歲以后開始領取公共養老金。目前,公共養老金原則上從65歲開始領取,但也可以在60歲至70歲間自由選擇,領取年齡越晚,每月可領金額越高。

      新政還包括一系列鼓勵日本老人再就業的措施,希望60歲至64歲人口就業率能從2016年的63.6%提高至2020年的67%。

      共同社說,新政出臺源于日本老齡化日趨嚴重。預計到2025年時,每三名日本人中就有一人年滿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