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不要總說對方錯,你才是問題的答案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我的朋友M是一個特別愿意付出的人,卻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初戀。他的初戀女友F有才氣,但性格古怪,而且極其自私,可M就是對她情有獨鐘。他回憶說,當時他看見她有點乖僻又有點驕傲的神情,就動了心,并暗暗發誓,一定要征服她。 互聯網的一些事

        他的征服進行得很順利,因為F對他也很有感覺。戀愛初期,他們兩人都非常投入,但隨著關系的深入,M內心中的不滿越來越強烈。他發現,女友非常享受他的付出,但她自己卻從來不付出,而且她的要求越來越多,好像無論他為她付出什么都是理所應當的。

        戀愛進行一年后,M覺得身心疲憊,對F的憤怒已不可遏制,于是向F提出了分手。 互聯網的一些事

        分手時,M還發誓說,他再也不會和F這樣的人談戀愛,他決心找一個和他一樣愿意付出的人。

        命運對他很慷慨,果不其然,他接下來找了一個女友L,她比他更善解人意,更愿意付出。

        L的父母對M不滿意,覺得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兒,M和L經過艱苦戰斗,才終于走到一起。

        但結婚后,M發現,這是一場更可怕的噩夢,因為L的家庭是看似風光,但其實有著很多債務和不為人知的困難。要還這些債務,化解這些困難,他得付出比初戀多十倍的努力,而且還不一定有什么結果。尤其令他痛苦的是,他發現,妻子L的兄弟姐妹中有多名像F一樣只索取不付出的人,不管他對他們做了什么,他們都覺得心安理得,心中沒有一點愧疚。

        他還發現,岳父大人是一個更厲害的付出者。如果說,M的付出程度是10分的話,岳父的付出程度可以達到20分。這令M感到崩潰,同時他還逐漸明白了一點:他妻子的兄弟姐妹們之所以成為只知索取的"惡人"和"廢人",原因就在于岳父大人極端的付出。

        和M聊天時,我問M,這些遭遇讓他學到了什么。一開始,他回答說,他得到的教訓是,他應該和妻子離婚,最好先一個人生活一段時間,再考慮重新組建家庭,而且一定不要再找妻子這樣的人。 互聯網的一些事

        我再問他,妻子是付出者,你要離婚;初戀女友是索取者,你也已分手:那么你該找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如果說,索取者不是你的正確小姐,付出者也不是,那么你的正確小姐該是什么樣的人?

        看起來,答案應該是一個索取與付出平衡的女子。但是,M似乎又覺得對這樣的女子沒什么感覺,同時覺得自己也吸引不了這種平衡、靈活而相對健康的女子。 互聯網的一些事

        我繼續問他,如果說,每一次緣分都是一次功課的話,他從這兩次功課中學到了什么?

        M說,他已經有了經驗教訓:初戀的教訓是,不要找一個索取者;這次婚姻的教訓是,不要找一個極端的付出者......

        我提醒說,這樣聽上去,答案好像寄托在了別人身上。我說:"原來你的人生幸福取決于找一個什么樣的老婆,找到了就OK,找不到就痛苦,而且痛苦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對方身上。"

        這時,他才明白過來,說:"我得改變自己,既不要繼續做純粹的付出者,也不要做純粹的索取者,我要學會平衡。或者,我既可以做一個付出者,也可以做一個索取者,我可以選擇。"

        我們選擇和誰在一起,一定有這樣一個意思--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我想擁有他身上的某些品質。

        具體到M的故事中,他一開始選擇和F談戀愛,是因為超級付出的他,也想擁有F身上的那種品質--為自己考慮。

        盡管在原生家庭中學會了用超級付出的方式贏得愛與關注,但M心中仍然有一種渴望,渴望有時候也可以只考慮自己一下。但是,他不能這么做,因為這樣的話,他會在原生家庭中被排斥,所以他把這個愿望壓了下去。但這個愿望不會消失,它只是被深藏在潛意識中而已。

        M對F一見鐘情時,他被F身上的乖僻和驕傲吸引,而乖僻和驕傲的意思其實就是,我不必在乎你。

        很多人的善解人意都藏著這個意思:"我為你考慮這么多,你可不可以為我考慮一下。"所以,善解人意的人做事常常會有猶豫。

        F被M所吸引,也有著同樣的意味。

        F看起來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但她之所以形成這種品質,原因也是出自對父母的愛。可以推測的是,F的父母中有一個人是超級付出的,其價值感就建立在為別人付出上,而F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要才成為一個只知索取不知付出的人,因為對她而言,當她索取時父母會親近她,當她付出時父母反而會不知所措。所以說,她是用這種方式對超級付出的父母表達愛與親近的渴望的。

        F一樣是被自己的自我體系所束縛了,她潛意識深處也渴望自己能有善解人意的一面。所以,她也被M吸引。

        當然,F被M吸引,也是因為M是能滿足她索取的需要的,如果碰到一個和她一樣的人,她根本沒有索取的可能,碰到索取與付出平衡的人,也一樣是沒戲。

        但最終,F和M還是分手了事。分手其實是在說,超級付出的M其實并不能一直扮演付出的角色,超級索取的F也不能一直扮演索取的角色。他們應該彼此學習。

        假若M學會了F的部分素質,可以適當地索取,而F也學會了M的素質,可以適當地付出,那就意味著,他們都通過了這一功課。

        不過,通常而言,能通過這一功課的人很少,多數人反而之后對自己的邏輯更執著。M說,F后來幾次戀愛都不順,她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像M那樣肯為她超級付出的人,所以一直對他念念不忘。

        類似M和F的故事,我聽了不知道有多少,這讓我總結出一個規律:因為童年的某種痛苦,讓我們有一種渴望,長大了,我們會追隨這種渴望,而這種渴望總會實現,甚至被過度滿足,但最后我們會發現,過度滿足常意味著可怕的痛苦。

        M的渴望是扮演一個超級付出者,而且他以此為傲,但F告訴他,真正成為一個超級付出者是非常可怕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