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獵頭網-中高級人才獵頭網站!服務熱線:400-1801-668 好獵頭   |   登錄 注冊

      低姿態是職場成功的秘訣

      添加時間:2017-11-26 23:59:50
      瀏覽次數: 0
        職場的生存方式千千萬萬,其中的差別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姿態。
        有氣宇軒昂高高在上的大佬,就有牢騷滿腹永遠一副弱者形象的受氣包;有長于分析決策的團隊領航者,就有樂于為瑣事奔忙的人民服務員;有始終端著咖啡從容應對壓力的執行者,也有眉頭緊鎖東奔西突的工作狂。
        很多人都說,低姿態是職場成功的秘訣。萬通地產CEO馮侖甚至總結出其中的智慧:創業時,我在地鋪上睡了11年,后來意外發現睡地上有很多好處:貼著地面,特別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就是這么低。
        這話說得挺誠懇,也很有道理。尤其是在初入職場時期或者事業起步階段,低姿態確實是一種有效策略,能幫助你迅速融入團隊、打消合作者的顧慮,繼而在看似不經意間獲得成功。
        姿態就是心理狀態
        說起低姿態,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他們被屢屢告知,在辦公室,千萬要從掃地打水擦桌子跑腿兒之類的臟活累活做起。
        問題是,時至今日,這些機會多半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寫字樓有獨立的大廈物業負責保潔;每個公司都有茶水間,高端一點兒的甚至配有專人負責沏茶、煮咖啡;快遞業前所未有地發達,一個電話就能完成手遞手的物品交接。
        對職場新人來說,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時難免困惑:這些活兒你們都干了,我怎么辦?該去哪兒展示我的低姿態?
        所謂姿態,并不是說你具體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更重要的,它是你的行為和語言所傳遞出來的某種心理狀態。加班時主動幫同事訂盒飯,與人相處言語謙遜,抱著學習的目的像周圍人請教,積極發現同伴身上的閃光點……其實你不用對誰點頭哈腰,也不必把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大包大攬,只要尊重別人,尊重團隊既有規則和秩序,接納、學習而非挑戰、批評甚至試圖改造,假以時日,自然能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反觀那些被詬病的失敗案例,大致有著相似的脈絡:要么是頂著名校光環的優秀畢業生,習慣性地把教科書中的經典理論套用在平日里的摸爬滾打上,然后被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撕扯得痛不欲生;要么是出身外企或者“正規軍”的各路精英,跳槽到小公司之后頓感不適,從制度設計到流程規范再到人員配置,總是忍不住指手畫腳。
        如果仔細想想,他們抱怨的或許有些道理。問題是,上來就擺出一副“我比你強”“我來教你”的架勢,怎么可能讓人接受?
        他們輸在了姿態上。
        不妨嘗試另一種思路。你可以注意觀察一下,沒有大企業具備的各種配套資源,小公司是如何在有限空間里謀得生存空間的?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合作,是以怎樣一種方式在運轉?這里的同事是不是比大公司員工更有“野外生存能力”?公司的組織結構、運行模式和課本上的經典案例差別不小,但為什么卻是這里的最優選擇?
        降低姿態,你不僅會發現身邊的每件事、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都值得去欣賞、借鑒,更重要的是,和同事相處起來也會變得容易許多。
        降低預期才能提高滿意度
        低姿態還表現在,降低對自己的預期。
        一個朋友,賦閑數年之后,前陣子重出江湖。她曾經有過很不錯的職業經歷,在業內也小有名氣,但畢竟遠離市場多年,對時局的判斷難免有些生疏。公司藏龍臥虎,年輕人不是海歸就是名校研究生畢業,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是超一流的。她知道,在這些年輕同事眼里,自己只是個過氣的“老人”,沒什么競爭力。
        朋友并不急于解釋什么,也沒打算證明給誰看。每次領導布置任務,別人都是拍胸脯,而她卻總是留有余地:這事不好做,困難不少,我盡量。
        后來我們聊天,她笑著告訴我這叫管理領導的預期。“當你把姿態降低的時候,別人對你的期待自然也會有所下降。這時候,你交出和先前一樣的成績單,領導的滿意度卻會高出不少,你就更容易得到職場上的正面評價。”
        管理領導的預期,不是小聰明、小手腕,而是一種職場生存策略,依然需要你有很強的內功,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以及準時完成任務的能力。
        滿意度=業績/預期,這是一個適用范圍很廣的公式。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努力達到一定程度難以取得突破的時候,提升滿意度和幸福感的有效途徑,就是降低預期。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攻無不克的“全能王”,那么95分的成績只能讓你沮喪。同樣是這個分數,如果你事先對自己的期待是80分,那么多出來的這15分,足夠讓你大大獎勵自己一番。
        姿態降低是管理預期的最直接方式。謙虛低調,對人對事懷有敬畏心,這不僅是職場生存法則,更是生活的智慧。
        需要強調的是,管理預期應該避免走上歧途。我們經常會在職場上見到一類人,即便是和別人一樣的工作量,他們也總是強調困難――身體不適、拖家帶口、合作伙伴不配合,甚至堵車堵得心煩意亂。總之,每個人都隨時可能遇到的小問題,到他這里就會成為天大的麻煩,甚至是影響業績的借口。他們確實也在“留有余地”,但說真的,這種過于高調的抱怨,除了毀掉自己的職場形象之外,完全達不到管理他人期待的目的。
        因為,如果你仔細分析一下就能發現,這樣的人其實姿態并不低――他們自視甚高,從來不懷疑自己。他們玩的心理游戲是,困難那么多,如果還能做得好,我就是個天才;如果做不好,那也不是我的錯。
        “蹲著”是最好的姿勢
        “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這是《中庸?行遠章》中的話,意思是說,君子修道就像遠行,一定要從近處啟程;也像攀登,一定要從低處起步。
        在逆境中降低身段,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難做到。更大的挑戰來源于,當我們有了“站起來”的資本時,該以一種怎樣的姿態示人?
        首先,切忌一味委曲求全。
        初到一個新環境時,每個人都希望能盡快融入,都會很自然地降低姿態,主動討好同事。但問題是,你表現出來的定位決定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開始階段的低姿態會逐漸成為一種慣性。好人緣固然重要,但一遇到事情就被當成“救火隊員”,誰出了狀況都馬上想到向你求助,這樣的事情多了,難免讓人覺得心煩和委屈。
        有求必應的“好好先生”不是積極的職場生存之道。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明確自己的底線,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果斷說不。要知道,一個有邊界感的合作者,遠比一個只懂得退讓、討好的人更能獲得尊重。
        其次,警惕自我膨脹。
        當你從“菜鳥”變成資深人士,有資本在酒桌上為自己多年前的“經典戰例”洋洋得意,甚至可以豪邁地對新人說“我做過的案子比你聽說過的都多”時,請千萬記得保持低調。
        這個時候的低姿態,更多地表現在心理而非行動上。所謂的經驗有時候會成為一個陷阱,過于依賴經驗,反而會失去探索和嘗試的勇氣。和新人相比,經驗是你的武器,搞不好也會是制約你發展的鐐銬。所有的“資本”都來自過去,它們并不代表現在和未來。因此,活在當下,保持謙卑,尊重每一個對手,這樣的低姿態才是長久發展的根本。
        關于低姿態,馮侖的論述還有后半句:在商場上,“蹲著”永遠是最好的姿勢。
        蹲著,并不是一種穩定的姿勢,但它會讓你保持一種時刻準備出發的狀態,可能性無限。而這,正是低姿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