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非主流的角度解釋一個詞“嘩眾取寵”,原本這個詞是充滿貶義的。但從非主流角度看,卻有其合理成分。嘩眾是為了取寵,得寵才有價值,這雖然比較庸俗,卻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嘩眾取寵是傳媒運作的核心目標。被更多的人關注,收視率、好評甚至圍觀之后的爭議都是很有價值的因素。因為被關注而形成含金量,并在價值得到市場與資本的認同之基礎上,用以資本為依托所整合到的資源反過來投入組合,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當我們收看受市場追捧的時尚劇或者被熱捧的電視欄目的時候,總是感覺這樣的節(jié)目很是討巧,之所以討巧,是因為深入地研究了都市中最具有消費實力與消費意愿并容易沖動消費的人的心理,正因為討巧,所以也有都市類時尚品牌扎墩,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的現(xiàn)象,這也算是優(yōu)勢互補了。
假如不想跟別人扎墩,不想追隨主流,就只有孤獨冷漠,形單影只,曲高和寡,在市場中尋求絕對的獨立,結果就是自我孤立。
不管是否追隨主流影視傳媒方式,你所需要深度沉淀的內功是從細節(jié)上打磨自己的品牌、產品通路、品控與服務系統(tǒng)。這個有些方面是軟實力,牽涉到諸如專業(yè)技術、形象設計、協(xié)調系統(tǒng)、管理平臺與決策機制等事情;有些方面卻是硬實力,比如產品制造、設備、辦公室、店面成本、人員開銷等因素。
傳媒所賣的,或者是企業(yè)與產品,或者是事件與人物。炒作只有效果之分,追求的是轟動性與影響力,而很少有手法優(yōu)劣之別,不僅供應量不足可以成為饑餓營銷,殺熟也可以成為口碑營銷,甚至惡性炒作、病毒營銷都由于取得比較好的市場效果而受到追捧。
因為時間流逝的確定性與受眾關注點的不確定性之間形成的殘酷競爭環(huán)境,讓人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tài)下,就不可能不以目標為導向,而忽視實現(xiàn)目標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卑鄙低劣。
電視媒體中的一個欄目就有可能催生出一家上市公司,電視劇也有豐滿的盈利模式,不單純是通過收視率收廣告,通過賣拷貝收取發(fā)行費那么簡單,各種音頻、視頻、游戲與廣告植入,市場推廣活動、將明星甚至經典臺詞輸出與品牌合作等。所以影視劇中所呈現(xiàn)的世界,不過是商品經濟支撐的市場經濟的生存狀態(tài)。
傳媒機構也好,實體企業(yè)也罷,決策人也好,顧問也罷,都需要用逆向思維方式。比如你想要的是什么,為了得到你的預期目標,需要在什么樣的階段有哪些投入,并以此為基礎實現(xiàn)階段性的目標,只有階段性目標達成了,才可以實現(xiàn)長遠目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需要多考慮在未來無法逃避的狀態(tài)下,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如此雖然當下會有迷茫,會有切實的壓力,但總是會為未來緩解壓力,并讓未來能更從容一些,讓自己生存的時間更為長久一些。
同樣你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就需要重點考慮別人的感受,每個人都是有壓力有目標的,有責任有義務的,憑什么要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交給你來處置呢?想了一圈之后會發(fā)現(xiàn)其實實現(xiàn)別人的目標,緩解別人的壓力,與別人共同承擔責任與義務,比自己的更重要。這就是“成己達人”的含義。
雖然達人者未必真的能成己,但做不到達人者必然無法做到成己。你能把別人掛在心上,才能指望別人把你掛在心上,雖然這之間不是具有必然性的充分條件,但卻是核心的必要條件。
你牽掛別人的目的性也不能太強,就如賈春寶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說的,當代人追求平和的心態(tài)的時候,總是會用“舍得,不舍怎么會有得”之類的說法彼此共勉,卻不知這話本身就是以舍為方法,以得為目標,還是在把別人當成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工具。畢竟誰都不傻,當別人看到你內心的算計,也就會反過來算計你。傻人有傻??偸强梢缘玫絿乐斶壿嬛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