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往往會對員工說,這個項目你跟進一下或者說這個任務要在一個星期之內完成。但“跟進一下”是什么意思?管理者并沒有把要“跟進”到什么程度給員工說清楚,在執(zhí)行過程中,我們不能奢求每個上司都能把“跟進到什么程度”說得很清楚,但是我們能決定的是,自己會用怎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個任務。
往往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員工只是停留在“做”的表面層面上,卻忽視了“做好”的結果層面。那么,要怎樣才能保證“做好”呢?我認為:就是從接到上級指令開始到任務結束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100%到位。
記得十幾年前,我還在一家企業(yè)打工,年終的時候公司開了一個隆重的表彰大會。那時的我,年輕氣盛,總會自以為是。雖然知道那些獲獎的人都非常優(yōu)秀,但自認為自己做的也很不錯,卻沒有獲獎,略有點失望,還不太服氣。表彰大會結束以后,我的上司可能看出了我的失望,便問到:“小蔣,你說說看,你平時的工作和那些受表彰的員工有什么區(qū)別?”我說:“沒有什么區(qū)別啊”?上司又說道:“你如果能夠找到你們之前的區(qū)別,那么我想獲獎的人應該是你”。
接下來,我便花了一些時間,細致的觀察和比對,發(fā)現(xiàn)了一個我不太情愿接受的事實:獲獎的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都比我要細致,從而保證了100%的結果,呈現(xiàn)了自身的優(yōu)秀。而我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都略有粗心和疏忽的地方,導致了過程打折,結果下降。自從這件事之后,我就下決心做一個執(zhí)行到位,100%執(zhí)行的人。
執(zhí)行力百分百的兩點建議
兩點建議,供那些需要提升個體執(zhí)行力的人參考:
執(zhí)行到位,養(yǎng)成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到100%的習慣
可能管理者在交給你任務的時候沒有明確告訴你他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結果,但是你必須要明確你要給管理者一個什么樣的結果他才會滿意。既然管理者把任務交給了你,那就代表了他對你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為了回報這份尊重,你也要做到執(zhí)行到位。如果你只是想要盡快完成管理者交給的任務,卻不去考慮要做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不去想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多少有效、有意義的執(zhí)行,那絕對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褻瀆,對管理者的一種褻瀆。
任何一個工作,只要你接受了,你就有責任把他執(zhí)行到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100%,讓自己滿意,讓管理者滿意,讓企業(yè)滿意。
為自己執(zhí)行,不輕言放棄
在現(xiàn)代職場,僅有知識不會成功,因為學歷已經(jīng)不再是搏擊職場的通行證;僅有口才不會成功,因為不會說話的人也能成就一番偉業(yè);僅有機遇不會成功,因為時勢只能造一時的英雄。現(xiàn)代職場的精英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不缺智慧,也不缺目標,更不缺計劃,但惟獨缺的是能夠堅持到底每天都重復或者創(chuàng)新的行動力,職場的起點一定不是口號,職場的過程也一定不能是浮云,職場終點更不能是一種想象,職場的歷程只能是一種具體的行動。
一個人的命運不會因為你計劃了多少而改變,只會因為你做到了多少而改變;行動的真正意義是個人成功路上每天都要重復的標準動作。一百個決定,不如一個行動,再淵博的知識,不如一個行動,再好的想法,也要付出行動才又可能實現(xiàn)。當人們還在爭論到底是行動重要還是知識重要的時候,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冷靜地斷言:“管理是一種實踐”,而且“行動大于知識”。
有一個人很是讓我敬佩,因為25歲那年,他不辭勞苦,歷時18年,行程5萬里,到印度取真經(jīng)657部,一生譯經(jīng)1335卷,成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思想家、哲學家、翻譯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這個人就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他的貢獻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還有一個人更讓我敬佩,他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學習,10歲開始學英文,在高中開始學德文,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惟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在世界被許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為中國的“國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這個人叫季羨林。
可是大家想過沒有,獲得了這么大的學問和成就是老人家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