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面臨的新競爭完全不受你的約束,而且根本不遵循原來的規則。大爆炸式創新甚至可能沒想與你的產品進行競爭,創新者一門心思想要尋找新市場,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最多顧客的注意力,而你可能僅僅是受到了附帶的傷害?!?/div>
在《大爆炸式創新》一書中,保羅·紐恩斯首先對大爆炸式創新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探討了什么是大爆炸式創新、推動大爆炸式創新出現的經濟力量以及大爆炸式創新從誕生到終結的不同尋常的生命周期。
在這一部分,保羅·紐恩斯借用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命名方式,對企業大爆炸式創新的四個階段進行命名:奇點、大爆炸、大擠壓以及熵。在每一個部分,他都用了大量例證,來闡述自己的理論。
由于大爆炸式創新更多地依托于互聯網,因此,在本書的例證中,大多數都是消費電子、計算機等企業,而大爆炸式創新本身也帶有很強的互聯網屬性,甚至可以說,正是人類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創新才能夠進入大爆炸式時代。
“移動計算機行業內新產品和新服務層出不窮,這也讓該行業的大爆炸式創新顯而易見,各行各業的高管們只要對該行業認真研究學習,就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div>
創新也有生命周期
在保羅·紐恩斯的大爆炸式創新理論里,創新是有生命周期的。這個生命周期,正是前文所提到的四個階段——奇點、大爆炸、大擠壓以及熵。而理解或者說熟悉創新的生命周期,對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在大爆炸式創新的過程中,首先出現的是奇點——一系列級別較低且通常毫不相干的試驗對制造元件的技術進行了不同的組合。
“市場的相對平靜可能會讓企業產生錯覺,認為沒有任何事發生,但當人們找到正確的技術組合方法并配以合適的商業模式時,成功就會突然出現。”
接下來,隨著顛覆技術很快達到市場飽和狀態,技術的采用速度開始下滑,下滑的速度和當初市場騰飛時的相當,這就進入了大擠壓以及熵階段。
有趣的是,在根據這四個階段所繪制成的矢量圖中,大爆炸式創新呈現出一種鯊魚鰭的形狀。從奇點出發的平緩上升,到大爆炸階段的突然爆發,整個創新的過程就如鯊魚的魚鰭一般凸顯出來。
微軟公司Xbox360上的一款軟件——Kinect能很好地展現大爆炸創新的這種特性。Kinect是一款簡單的聲音、動作和面部識別功能擴展設備,從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短短10個月時間Kinect向大家很好地演示了大爆炸式創新。
事實上,在Kinect推出之前,語音、面部識別功能已經在很多領域有了應用,譬如車載安吉星系統和蘋果的Siri應用,而其他公司也曾經嘗試過體感等其他功能擴展設備,效果卻很一般。
微軟公司找到了奇點,第一個將所有的部件組合在一起推出Kinect,新產品在剛推出的短短60天內銷售了800萬臺,成為歷史上銷售最快的消費電子產品。
不過對大爆炸式創新而言,爆炸式的成功不可避免地也會帶來市場的快速飽和。6個月后,Kinect的銷售速度急劇下滑,進入大擠壓階段。10個月后,Kinect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進入熵階段——雖然依然有銷售,但保持在平緩的低水平。
保羅·紐恩斯提醒,只有了解了大爆炸式創新的周期,企業才能找準大爆發點,從而持續不斷地創新,而不是松懈下來,被競爭對手甩在后頭。
“對于在大爆炸式創新的環境下展開經營的創新者而言,應對成功與面對失敗一樣艱難,但只要遵循新規則,企業都能在鯊魚鰭的每個階段改造自我、持續創新?!?/div>
找準奇點
在宇宙大爆炸理論中,奇點是指某一點,從這一點開始,物質、熱量和能量的密度越來越大。保羅·紐恩斯把這種特性“搬”到行業中:在行業創新中,試錯不斷進行,經驗不斷積累,最終創新成功成為可能,這就是奇點。
“在大爆炸式創新的第一個階段,奇點就是孕育大爆炸式創新的沃土,里面充斥著奇怪的試驗和更加古怪的試驗者。這些試驗者將標準部件東拼西湊,進行怪異的組合,再找到看似關系不大的服務提供商,成立新的企業。”
這些企業并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但是他們的顧客卻是成熟企業的顧客。那么作為成熟企業,應該如何分辨以及及時參與試驗、進行合作或者直接收購,以保證自己的企業融入正在形成的新生系統中呢?
保羅·紐恩斯提出了三條規則:找到直諫者、準確判斷進入市場的最佳時機以及進行非隨機的隨機市場試驗。
寶潔公司的前高管、貝爾金公司現總經理凱文就是一個很好的直諫者。直諫者并不是最成功的人,但一定是最好奇的人,凱文的工作包括深入研究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編程電子設備等等,他協助貝爾金公司推出了WoMO設備,并創造了物聯網這一概念,從而讓該企業做好了大爆炸式創新的準備。貝爾金是美國發展最快的500家私企之一,全美國60%以上的電腦用戶至少擁有一件貝爾金產品。
而準確判斷進入市場最佳時機的最好案例大概就是iPod了,在它之前,便攜式移動設備市場已經趨近飽和,但是,依托于iTunes商店的成功,蘋果公司及時推出了iPod,這款數字音樂播放器成就了蘋果的第一個非計算機大爆炸式創新。
至于所謂的非隨機的隨機市場試驗,則是指直接在市場中進行組合創新,與供應商、顧客和投資人進行協作。這種開源的方式,能夠讓你的創新更接地氣,提供給顧客真正想要的產品。
對于成熟企業而言,奇點也許是大爆炸式創新中最為危險的一個階段;看似隨機進行的試驗如果失敗,就會發出錯誤的信號,讓企業決策者錯失最好的時機。
因此,保羅·紐恩斯的這三條建議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你必須更清楚地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觀察行業之外預示著顛覆性變革即將到來的早期跡象,細細揣摩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時機、做到精確無誤,并采用新方法來同供應商和顧客進行協作。”
甩掉自身黑洞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熵僅在理論上存在可能性,它是一個緩慢衰退過程的終結點。而在大爆炸式創新中,熵階段是真實存在的。
“在大擠壓階段結束時,大多數顧客已經放棄了老產業轉移到新產業中,但是依然有一些顧客留在老產業中,企業不得不為那些殘留的顧客們提供服務。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這些顧客不愿意接受優質低價的產品,依然樂于繼續使用那些質量更差且價格更高的老產品,例如袖珍臺歷、固定電話和收音機等等?!?/div>
要維持過時的技術,對服務提供商和顧客們來說,其成本和物流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在消費電子和計算機市場上,包括微軟、谷歌等在內的著名軟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支持他們的老產品。
但是,在產品失去人氣時企業收回支持通常是危險的做法,譬如索尼公司放棄ATRAC文件格式,最終導致索尼的數字化進程產生倒退;摩托羅拉也因其Photon 4G手機無法更新安卓軟件而引發顧客的憤怒,最終影響了顧客對摩托羅拉的品牌忠誠度,不再使用其產品。
那么,如何才能逃離落后產品黑洞?保羅·紐恩斯在《大爆炸式創新》一書里介紹了兩種方法:讓過氣的產品成為其他產品的零部件或者進入新的奇點。
德州儀器公司就是運用第一種方法的典型案例。在早期,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家用計算機業務,這項業務讓其賺了個盆滿缽滿。但是,到了1983年,公司卻因此虧損5億美元。
拯救德州儀器公司的是一個玩具。德州儀器公司將其在家用計算機領域的先進電路板技術用于一個叫“說與拼”的家用教育玩具中,大獲成功。憑借這一技術,德州儀器公司又推出了一系列的類似產品,都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柯達和富士的對比或許更能說明這一方法的功效,作為膠片相機時代的霸主,兩家企業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未來。
因為數碼相機的發展,柯達和富士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但是富士卻把它在膠片抗氧化技術上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化妝品行業,企業最終生存了下來。
“該公司的技術可以阻止照片因為受到紫外線照射而逐漸褪色,富士看到了這項技術在化妝品產品上的功效,最終絕地重生?!?/div>
本文來源:企業觀察報